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①近代社会习俗变革史 ②“西学东渐”史
③大众报业发展史 ④中国白话文发展史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二程全书·遗书二上》云:“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尤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 B.心即理也 |
C.发明本心 | D.致良知 |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 D.宋朝程朱理学 |
赵敦华在《西方哲学通史》中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A.孔子 | B.墨子 |
C.庄子 | D.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