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分析
材料一: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内容进行了修改。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等。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及《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七)》和2014年3月15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均特别写明“以宪法为根据制定本法”或“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最近一次的修宪是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赞成2863票,反对10票,弃权17票,结果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修正案。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由第1小题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3)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确立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纪念日,而是要当作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把国家宪法日当作一个很好的普及宪法的契机,通过这个契机强化公民的宪法意识。谈谈对强化公民宪法意识的认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学生上网行为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全面了解学生上网现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学会健康文明上网,已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幸福,学习了《网络交往新空间》内容后,大同市某初中八年级(1)班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对该地区中学生上网情况展开调查,以下是该课题组的调查报告,假如你是该小组负责人,请你与其他同学配合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关于大同市某区初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中学生上网现状,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调查对象
倘若你参与了调查,你选择的调查对象: (2分)
调查方式
要采用问卷调查,请你帮忙设计两个调查问题:(2分)
调查准备
明天调查活动就要开始了,为了确保圆满完成此次活动,作为组织者,请你向同学提出几点要求
调查结果
请你总结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①中学生上网率高达98.7%而且上网聊天.游戏的高达74.2%②有19.4%的学生甚至浏览过不健康的网站③只有15%的学生上网查阅学习资料④ 每周上网达10-15小时的高达79%⑤有高达19%的学生的学生经常出入网吧
原因分析


针对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请提出建议


[一封介绍信]一位知名企业的总经理登了一则广告,要雇一名助理。一时间,应征者云集,最后他却选中了一个毫无经验的年轻人。他的一位朋友问道:“你为何选中他?他既没有介绍信,也没有人推荐,而且毫无经验。”“你错了”总经理告诉他的朋友,“他带来很多‘介绍信’:他在门口蹭掉脚下的土,随手关上了门;当看到那位前来应聘的残疾青年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进了办公室他脱去帽子,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时干脆果断;其他人都从我放在地上的哪本书上迈过去,而他却拾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整齐,指甲干净。难道你不认为这些细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如果一个人连这些修养都不具备,那么有再多的介绍信和经验又有什么意义?”
阅读材料请回答:
(1)总经理说的“介绍信”是指什么?
(2)对比年轻人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3)这个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某校初三(2)班同学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向阳村党支书记所介绍的四件事:
一、积极发展经济,并对贫困家庭加大支持力度;
二、大力招商引资,但对所有外资企业不是来者不拒的,对于污染严重企业坚决不引进;
三、实行村务公开,加大依法办事的力度,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
四、发展教育事业,重新改建校舍,对本村考上大学的学子给予重奖。
(1)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模式。结合材料谈谈向阳村是如何实践这一发展模式的。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如何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某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初三(2)班的同学积极响应,自觉投入到文明班级的创建活动中去:
小红动员同学们集体抵制校园周边贩卖的不良口袋书,并向有关部门反映,依法治理校园周边环境。
班长倡议“文明从身边做起”,同学们积极响应,自觉做到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大家比学赶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1)初三(2)班同学们的做法,对我们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何积极的启示?(要求:运用九年级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2)请列举自己在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做的两件实事。(要求:所举实例具体、真实,且不能和材料中的内容重复。)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富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材料二:社会公正是中国梦的基石,社会应毫不偏袒地为所有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梦想成真的可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2)维护社会公平有什么意义?请列举近几年来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措施
(3)“中国梦”也是富强梦,请从经济方面谈谈怎样实现富强梦?(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