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
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 B.氮气 | C.二氧化碳 | D.二氧化硫 |
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极少的氧气会变成臭氧(化学式为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
C.氧气和臭氧是同种物质 | D.氧气和臭氧是同种单质 |
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图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固体代替 |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口,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4 |
10 |
1 |
25 |
反应后的质量/g |
未测定 |
21 |
10 |
9 |
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
A.1:1 B.1:2 C.1:3 D.2:1
丁字口、凤凰山的广场喷泉以及现代城市中的各类喷泉,其原理都是利用了水的压强差,化学实验中的喷泉原理与其相似,应用了烧瓶内外的压强差。如图所示,圆底烧瓶中装满NH3,烧杯内盛有无色酚酞试液,滴管a中有水,实验时,先从滴管a处挤入几滴水,随即打开止水夹b,利用NH3极易溶解在水中而使瓶内气压迅速减小从而形成红色喷泉,则下表中选项中不能形成喷泉的是
A |
B |
C |
D |
|
X |
CO2 |
NH3 |
HCl |
O2 |
a中液体 |
NaOH |
H2SO4 |
Ca(OH)2 |
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