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
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
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
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B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
C |
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 |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
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美国提出了打击“邪恶轴心”的说法。据统计,小布什在319次讲话中,用了1000多次“邪恶”这个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美国全球遏制理论失灵 |
B.中东动荡威胁世界和平 |
C.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 |
D.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 |
如何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 |
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 |
C.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 |
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 |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 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