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 | B.B—C段 |
C.C—D段 | D.D—E段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重大事项必需获得85%以上的投票权才能通过。2009年11月该组织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增加“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新借款安排”中的出资份额,即从原来的800亿美元提升至1000亿美元,这样四国在该组织中的投票权超过了15%,实际上拥有了对重大事项的集体否决权。这段材料表明()
A.该组织的控制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
B.该组织通过主要国家共同协商一致来决定重大事件 |
C.金砖四国已经结成经济同盟 |
D.该组织以认缴的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份额 |
下图分别是中山装和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西装和旗袍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男人开始以中山装为主装,“列宁装”一度成为女人最流行的服装。中山装和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 | B.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 |
C.革命思想的感召 | D.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需要 |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很有趣的一点是,如今谁都以为自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包括美国人自己;其他地方的人说我们在美国化,美国人则说他们在欧洲化。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民族主义成为全球化的制约因素 | B.世界各国的民族属性日趋消失 |
C.发达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 D.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这表明()
A.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B.中国开始重视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 |
C.中国与邻为善,首次打开了与亚洲国家友好交往的大门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他所继承的是一个自路易十四时代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经济繁荣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
B.专制社会里,君主改革容易带来危险 |
C.革命前法国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 |
D.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