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C.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D.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这说明当时()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1924年11月,孙中山关于统一问题的题词是“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当时孙中山为实现“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组建中国同盟会, 发动武装起义
B.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C.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D.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
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
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