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全球通史》中所列的城市人口的数字(以千为单位)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1800年 |
1850年 |
1880年 |
1900年 |
| 纽约 |
64 |
696 |
1912 |
3437 |
| 伦敦 |
959 |
268l |
4767 |
658l |
| 东京 |
800 |
365 |
1050 |
1600 |
| 上海 |
300 |
76 |
612 |
1000 |
| 孟买 |
200 |
600 |
773 |
776 |
①工业革命是推动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②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走在了世界前列
③上海的数字表明中国古代城市化水平低于英国
④上述城市中纽约城市人口增长最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一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下列文艺作品中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是
|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 B.米勒的《播种者》 |
| C.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 D.安格尔的《路易十三的誓愿》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本质就是寻求
| A.人身自由 | B.推翻专制 |
| C.思想自由 | D.主权在民 |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 A.达尔文 | B.莎士比亚 |
| C.伽利略 | D.牛顿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上述材料中,徐中约先生在强调哪一个关键词
| A.沦落 | B.复辟 | C.革新 | D.唤醒 |
罗马法的内容中,“私法”部分是其精华,其特点是保护私有财产和承认个人人格。“私法”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所有人都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 | B.调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 |
| C.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 D.促进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