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七八十万两(白银),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兴盛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朝贡贸易体系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A.太平天国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国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此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 | B.北伐胜利进军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双十协定》签署 |
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 B.维新运动时期 | C.民国成立初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戴在世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有“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
②《临时约法》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②③④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