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晚年曾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茸,亦可支吾对付……”。这主要是说明其( )
| A.肯定了西方先进技术 | B.主张开办洋务运动 |
| C.对清朝统治失去信心 | D.希望实行政治变革 |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新中国成立后,这段话在外交方针上表现为
| A.一边倒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不结盟 | D.另起炉灶 |
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由此可见《临时约法》
| A.扩大总统权利 | B.维护民主共和 | C.缩小内阁权利 | D.赞成独裁专制 |
宋李处权《土贵要予赋水轮》诗:“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诗中所描述的是
| A.曲辕犁 | B.耒耜 | C.水车 | D.筒车 |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言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
| A.男耕女织 | B.精耕细作 | C.自给自足 | D.小农经济 |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
|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 D.推动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