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对下列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一五”时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没有发展
B.“二五”时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C.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原因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
D.“二五”时期工业比重明显上升,原因是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弘治年间(1488-1505),进士邝璠编撰《便民图纂》,内容强调“以衣食生人为本”,涉及生产、生活、医疗等,同时将所引图幅中一些艰涩的诗歌改写成通俗易懂的民歌。明中后期,此类日用之书十分流行。这反映出当时(

A.

朝廷强化社会控制

B.

士大夫生活平民化

C.

知识受众范围扩大

D.

四民社会结构打破

《齐民要术》提倡在市场附近种植速生树种以获利。隋代长安大量屯兵,出现“樵贵帛贱”的现象。唐中期“京师苦樵薪乏”,后期百姓甚至砍伐桑树,运到市场上“卖作薪蒸”。上述现象表明隋唐时期(

A.

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B.

都城能源问题突出

C.

自然生态环境好转

D.

市镇经济开始崛起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弱,齐、晋、楚乃至吴、越等诸侯国争当“盟主”。获得盟主身份意味着(

A.

拥有分封诸侯的权力

B.

成为诸侯国的“大宗”

C.

免除交纳贡赋的义务

D.

取得号令各国的地位

如果在1930-2000年出版的国际图书中,分别检索联合国危机,可得到两词出现频率的统计示意图。对下图反映的相关国际政治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全球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B.

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混乱

C.

原有国际机制失去作用

D.

世界局势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

中国古代新建王朝前期的统治者,面对经济残破、民不聊生,大多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等顺应民意的措施,由此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治世,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上述措施与治世之间的关系,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B.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