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全面深化改革,举措频出,创新不断,持续激发内生动力,不断释放发展红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山东省政府积极适应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框架,坚持合理区间管理,运用简政放权“先手棋”和制度建设“连环炮”激发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热情和经济活力,一系列“简政放权”和“微观放活”措施给广大中小微企业“松绑”和“解渴”。
材料二: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山东省政府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这标志着西海岸已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的第九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紧密联系的中间地带,是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具有辐射内陆、连通南北、面向太平洋的战略区位优势,海洋科技优势突出,港口航运实力雄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积极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高水平建设,对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新发展、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和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山东省政府简政放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山东省政府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中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国的对外援助始于1950年。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目前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主要有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类型。
2014年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内容包括:前言;稳步发展对外援助事业;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合作机制下的对外援助;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根据白皮书提供的数据,2010年至2012年,中国共在80个国家建设成套项目580个,对外援建了156个经济基础设施项目。为促进贸易发展,到2012年底,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近5000个税目商品已享受零关税待遇。200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最不发达国家约23%的产品出口。此外,中国免除坦桑尼亚、赞比亚苏丹等9个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共计16笔到期无息贷款债务,累计金额达14.2亿元人民币。
有人对我国政府对外援助表示不理解,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阐释对外援助的理论依据。
近期,中国政府先后对一些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启动了反垄断调查,并对一些企业开出或即将开出罚单。中国的《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迄今已有6年时间。《反垄断法》是中国行政机关进行反垄断调查的法律依据。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各种不正当竞争和违法行为屡见不鲜,无一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待外国在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方面提供了许多政策上的优惠。与中国企业在美国等地受到歧视性待遇相比,外国在华企业长期享有“超国民待遇”,显然这种“超国民待遇”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随着中国市场环境和法规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的市场自由度和竞争度不断提高,对于垄断等行为的容忍度也会越来越低,一些外资企业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反垄断的经济意义。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引起巨大轰动。上市后的阿里市值超过2300亿美元,超过腾讯和百度市值之和。阿里巴巴做的是什么生意,能值这么多钱?马云说,这生意不简单,是一种全新的商业生态系统。
材料一:现在的阿里巴巴简直是一个“超级怪物”!它雄踞中国互联网B2B(企业到企业)、B2C(企业到消费者)、C2C(消费者到消费者)、网络支付、网络贷款等多个重要垂直市场老大,并在进军云计算和大数据(阿里云)、物流(菜鸟)、搜索(UC)、地图(高德)、娱乐、医疗健康、文化甚至足球!数据显示,仅过去两年阿里巴巴并购就花去了超过100亿美元。“老业务+新收购”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材料二:人民日报感言:商业模式创新将成核心竞争力,要把开拓创新作为企业的一种常态。任何产品的竞争到最后一定不是硬件的竞争,而是软实力的竞争。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就是差异化。这种生态系统,是依托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远超出原来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模式,是更高级的商业模式。以后的市场竞争,在高端层面将会是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一个企业想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2)分析“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的哲学依据。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素养和道德修养。同时,各级各部门、各级领导要从“鸡毛蒜皮”的小事抓起。家庭矛盾,邻里间争吵,误解引起的口角,无理挑起的“战火”等每一件小事都要管,而且要管到底。只有这样,才能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步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形成大家共同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风气,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鸡毛蒜皮”抓起?
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