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艺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影响社会核心价值的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 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材料二: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引进的韩剧、日剧、美剧等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有人认为,这一现象繁荣了我国的文化市场,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有人认为,许多国外影视作品不可避免地渗透着西方价值观的宣传,如果不加以限制,一定会对我国产生消极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的思想”,说明习近平同志是怎样评价我国文艺工作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问题的看法。
慈善事业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和开展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事业。2010年我国社会捐助总额约700亿元,慈善事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网友就此展开交流,请你参与其中。
(1)请你跟帖,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网友“星星”的观点加以评析。
(2)请你站在其中的一方立场上,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观知识论证该观点。
(3)结合两位网友的发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就如何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向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本题12分)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材料二: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锋和文化巨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6分)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6分)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某校高三同学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网上讨论。
【幸福蓝图】
网友[郑华淦]认为,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民生,“十二五规划”描绘人民幸福蓝图。
网友[忘情水]认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人民的期待,让全体公民分享发展的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网友[天山夏雪]认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意义重大。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实现“两个同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发表你的看法。
【智慧蓝图】
网友[文海]认为,五中全会关于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网友[白峰]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网友[林伟]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科学蓝图】
网友[中国涵之]认为,我一直关注《人民网》的动态,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献言,内容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网友[最强90后]认为,互联网日益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因其形象的虚拟,客观上存在内容的虚化,少数网友会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甚至是指责和埋怨。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建立网络平台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必要性,并就公民如何正确利用这种参与形式提出建议。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某校高三同学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网上讨论。
【幸福蓝图】
网友[郑华淦]认为,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民生,“十二五规划”描绘人民幸福蓝图。
网友[忘情水]认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人民的期待,让全体公民分享发展的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网友[天山夏雪]认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意义重大。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实现“两个同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发表你的看法。
【智慧蓝图】
网友[文海]认为,五中全会关于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网友[白峰]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网友[林伟]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科学蓝图】
网友[中国涵之]认为,我一直关注《人民网》的动态,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献言,内容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网友[最强90后]认为,互联网日益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因其形象的虚拟,客观上存在内容的虚化,少数网友会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甚至是指责和埋怨。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建立网络平台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必要性,并就公民如何正确利用这种参与形式提出建议。
探究活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景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温总理直达灾区最前沿,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请你用矛盾观谈谈“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认识。
【情景二】此次地震发生后,人们再次想起了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中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
(2)从温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中,你能体会到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