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没有四肢,没有左眼,没上过学,但参加过上百次战斗的特等伤残军人,用超人的毅力,向人生挑战,他就是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的朱彦夫。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中宣部授予朱彦夫“时代楷模”称号,并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在全社会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 )
①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②有利于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有利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朱彦夫曾说:“人的生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躯体,一部分是精神。在我看来,精神才是第一生命。我虽无四肢,但务求精神健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就活得有价值,就活得像个人样”。这告诉我们( )
| A.价值观是人生的正确向导,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 |
| B.要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幸福人生 |
| C.精神的力量对实现人生价值具有决定性作用 |
|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神至今深人人心。可风雷锋精神()
| A.仍有现实意义 | 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
| C.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 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看法正确地是 ( )
|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
|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标志 |
|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
| 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 |
从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下列对传统
文化理解的观点中,错误的是 ( )
| 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
| B.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成之一 |
| C.传统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 D.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在我国,尊儒的也信道和佛,如《红楼梦》中贾府为秦可卿发丧,和尚、尼姑、道
士、儒官,各色俱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 ( )
①包容性 ②求同存异 ③兼收并蓄 ④差异性
|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④ |
同说汉语、同写汉字、都推崇儒家思想,这些相同的传统深刻影响着13亿大陆人民与2300万台湾人民的行为方式与道德取向,也成为两岸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纽带。这说明 ( )
①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特性 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