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学的表达形式不断发展,其中有一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这类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下列能体现这类特点的作品是( )
| A.《巴黎圣母院》 | B.《安娜卡列尼娜》 |
| C.《等待戈多》 | D.《人间喜剧》 |
唐太宗说过“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唐太宗( )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 B.农业为本的思想 |
| C.君治为本的思想 | D.心存百姓的思想 |
下列有关历史情景的表述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 A.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一官员上朝见到嬴政后高呼大王 |
| B.公元前214年,王某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 |
| C.公元前216年某月,李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的民政、军事和监察 |
| D.公元前206年某月,身在咸阳的方某用小篆给家人写了封平安信。 |
秦始皇被不少史学家视为“千古一帝”。下列各项,属于秦始皇开创的“第一”的有()
①第一次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②第一次进行全国文字统一工作
③第一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④第一次组织统一的科举考试
|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如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 A.文字史实大都带有主观因素 |
|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
|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
|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
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进行国际审判,受审人员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这次军事审判的重要法律依据是()
| A.《凡尔赛和约》 | B.《洛迦诺公约》 |
| C.《国际联盟盟约》 | D.《非战公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