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
|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
|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
|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
| D.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其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
| B.其目的在于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
| C.是对外商加以种种限制的政策 |
| D.其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有( )
①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②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③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④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苏东坡的诗“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诗中“木棉裘”是棉布做成的衣服,这种衣服在大江南北盛行是在( )
| A.唐朝 | B.宋朝 | C.元朝 | D.明朝 |
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按,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芍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