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
年代 |
案件总数 |
长工案件 |
短工案件 |
| 雍正 |
1721—1740 |
40 |
19 |
21 |
| 乾隆 |
1741—1760 |
81 |
37 |
44 |
| |
1761—1780 |
93 |
43 |
50 |
| |
1781—1800 |
131 |
48 |
83 |
| 嘉庆 |
1801—1820 |
283 |
107 |
176 |
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阶级矛盾尖锐
B.雇工数量增多说明晚清人地矛盾突出
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晚清小农经济有破产趋势
下列书籍,哪一部成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 A.《春秋》 | B.《春秋繁露》 | C.《四书章句集注》 | D.《论语》 |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
| A.长安的太学 | B.洛阳的书院 | C.南京的国子监 | D.曲阜的孔庙 |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他
| A.“仁政”的思想 | B.“民本”的思想 |
| C.“性本善”的思想 | D.“致良知”的思想 |
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 A.董仲舒 | B.朱熹 | C.“二程” | D.王阳明 |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
| A.儒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