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二   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实行妥协退让政策,概述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实行妥协退让政策的表现和危害,分析后来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抛弃妥协政策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先后召开会议八百余次。这些会议从整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其中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请完成:
(1)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2)上述三次会议在指导党的建设方面先后提出了哪些方针?

27.相比其他诸子百家,儒、法两家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最深远。据此完成:
(1)孟子与韩非子各提出哪些治国方略?其核心有何差异?
(2)秦汉时期统治者对两家思想各采取怎样的态度?
(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是如何对待儒、法思想的?

阅读下列三幅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所提问题:

图1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纺织厂 图2 20世纪初德国最大的克虏伯军工厂

图3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汽车工厂
(1)图1反映了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情况?这种新情况对德意志政治提出了什么要求?这一要求是怎样得到满足的?
(2)图2反映德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这对德国政治和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图3反映了联邦德国工业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邦德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士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崧力不能禁,请设法告日,不可遽遣人来,来或被戕,官不任咎。此时官自难保,焉能保人?当此万古奇变,祈作设身处地之想,焉能使勿滋事端?非挽各国筹一善处之法,和局仍恐有碍。民急思乱,何事不为?并恐劫他国洋行,杀洋人,毁教堂,广开衅端,此后一日有一日之变矣。无任迫切待命之至。
——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变电》(1895年4月25日)
材料二: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日军以4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台南。台湾抗日义军和黑旗军在刘永福指挥下奋勇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无耻出卖,台湾抗日军民的财力、物力、人力消耗殆尽,无由补给。
——《国耻事典》
材料三: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中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1943年,中、美、英在《开罗宣言》中宣布:“日本在中国攫取的一切土地,包括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无条件收复。”
——《中华民国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指出唐景崧的电文中反映了当时台湾出现怎样的局势?造成这种局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反割台斗争的具体困难。(7分)
(3)据材料三,概述材料中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台湾问题上,材料三表明了国民政府怎样的态度?(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