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编】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美国的立国经验是很独特的。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府而后才有国家,这就使立国者在做出某种重大决策时,不得不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因此,“州权”的处理成为美国立国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摘编自何顺果著《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能否不通过武力,而通过谈判,通过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各自愈益伸张主权和独立的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让组成政府的人们,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止在一定限度内,至少,是个共和国,永远埋葬君主制?
——【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前后“州”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787年美国宪法是如何处理“州权”这一大难题的?
(2)写出材料二“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产阶级革命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为后世创造出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步骤?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韦斯特《梭伦:残篇36》
材料四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古典时期的雅典城邦正是以立法和制度来调适贫富差距,防止极贫极富,从而有效保障了公民集体的稳定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形成古典盛世的历史局面。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采取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 “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
材料一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二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
材料三电尤物质之至精新者,精于电者尤强。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宁百事不办,此必不可缺者也。……今为物质之世界,精于物质者强。……方今新世界之争胜,非以其哲学也,以其物质也。物质大盛者强,物质不强者弱,故我国之专门工学尤要矣。
材料四物质学者在理财,理财之本,又在官制,官制之本,在人民自治。……此为今日救中国第一政。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康有为反思后提出了哪些救国的新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问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在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一项重大而深远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神州大地稳步推进。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材料二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中国律师网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的理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怎样的一种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