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从认识论的角度,我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过程表明(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B.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
C.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往往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等,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西方人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这说明
A.不同文化背景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 B.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D.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
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科技的进步推动经济文化发展 | B.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科技的力量 |
C.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D.科学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
中国梦、雾霾、嫦娥三号等当选2013年十大热词。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绪,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如实反映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有感而发:“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脱离实践的人难以获得认识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这一名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抛弃过去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