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年中国北方某市城郊温差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图中( )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因此温差小 |
B.夜晚郊区比城区雾霾程度轻,因此温差小 |
C.冬季城区比郊区热排放量大,因此温差大 |
D.夏季盛行东南风且郊区风大,因此温差大 |
以“能源利用与生态平衡”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于2009年5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据此回答7-8题。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特点有
A.山西和内蒙古煤炭储量占全国的4/5以上 |
B.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三大平原 |
C.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比较集中 |
D.煤炭资源在北方各省区分布较均匀 |
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
A.应该限![]() |
B.大力发展一、三产业,逐步降低第二产业比重 |
C.应该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开发利用比例 |
D.应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5—6题。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有关中国自然区域内部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因降水较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
B.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因夏季雨热同期,故均可发展水田农业 |
C.青藏高寒区只有海拔较高的河谷地带有农业的发展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部因距海相对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量发展水田农业 |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性。
A.相对一致差异 | 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
C.差异整体 | D.地带非地带 |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2题。“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 D.数字地球 |
“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 B.洪涝 | C.地震 | D.森林病虫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