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国画”讲究“意在笔先”,造型上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意在神韵,不拘肖似,把处在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构造心中的时空境界,表现在同一幅“诗情画意”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表明(  )
A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    B.对立面间可以实现无条件的统一
C意识活动能够改造客观对象    D.矛盾特殊性能够寓于普遍性之中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22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将在山东省历城二中进行,为此历城二中举办了生物学科普知识活动年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唱响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③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④主旋律文化活动在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宣传主题是“文化凝聚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 孔子文化节已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典的文化盛宴、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塑造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这属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 )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 D.传统思想的继承

“人们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尽管车票紧张,尽管工作繁忙,也无法阻挡回家的路。回家,让我们即刻就出发。”这段描写急切回家过年游子心情的文字表明()
①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无形的、非强制的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消极被动的、毫无目的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胡锦涛同志在“7·23讲话”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其中“民族特色”主张用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把社会主义和人类文明的普遍性以及中国特色的东西包含进来。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就要求我们要()

A.尊重文化多样性
B.通过文化交流消除民族差异
C.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与时俱进
D.大胆吸收各国文化

“2013中国土耳其文化年”于3月21日和3月25日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开幕式。中土文化交流()
①有利于全盘吸收各国文化成果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趋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