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
|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
下列材料中不能直接相互印证的是
| A.“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行”与“昼观日,夜观星,晦观针” |
| B.天水西汉墓出土纸质地图与明朝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 |
| C.雕版印刷术与《金刚经》卷子 |
| D.“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与“李杜诗篇万口传” |
文物考古和鉴定往往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辨别。而其中有些赝品
往往只需用肉眼就能轻易作出判断,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其中哪
一枚可能不是假币? 
A B C D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
|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
|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
|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
|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③②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右图为《四书》《五经》的书影。“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的合称,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 B.两汉时期 |
| C.宋元时期 | D.明清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