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与此同时,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嬉戏逗趣的活动”上,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无产阶级化。这反映了
A.无线电和电视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
B.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进步的毒瘤 |
C.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没能避免人们精神的空虚 |
D.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暂时难以改变 |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的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的洋布,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布,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姑绒,天鹅绒等呢料。材料反映了清朝中期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 | B.官宦人家全部用外国奢侈商品 |
C.中国的纺织业开始衰落 | D.外国商品丰富了中国民众的生活 |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方广泛种植 |
B.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的呼织”,“计日受值” |
C.“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 | B.盖棉被、穿绸衣 |
C.逛夜市、用“交子” | D.抽卷烟、烤甘薯 |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江宁织造局生产的手工业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