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研究推进依法治国的问题。推进“依法治国”( )
①是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能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执行
④有利于党的执政方式实现由民主执政向依法执政的转变
|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告诉我们要
| A.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 B.大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
| C.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
| 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2014国家最高科技奖唯一获得者于敏,三十年前秘密接受组织交给他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从此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涯。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中,他是唯一未曾留过学的人,被称为“土专家”一号。于敏的经历
| A.启示我们要追求独特的奉献方式 |
| B.启示我们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 |
| C.彰显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
| D.表明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
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之所以强调要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是因为人民群众
| A.是社会历史的唯一主体 | B.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 C.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D.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③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在2015年两会召开前夕,环球时报和环球网联合发起关于“两会”的公众意见调查,了解公众的关注焦点。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同,其原因是
| 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反映 |
|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
|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 D.经济基础决定于上层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