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钛的化学活性很小,在较高温度下可与多种物质反应。工业上由金红石(含TiO2大于96%)为原料生产钛的流程如下:
(1)TiCl4遇水强烈水解,写出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2)①若液氯泄漏后遇到苯,在钢瓶表面氯与苯的反应明显加快,原因是 。
②Cl2含量检测仪工作原理如下图,则Cl2在Pt电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实验室也可用KClO3和浓盐酸制取Cl2,方程式为:KClO3 + 6HCl(浓) =" KCl" + 3Cl2↑ + 3H2O。
当生成6.72LCl2(标准状况下)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一定条件下CO可以发生如下反应:4H2(g)+2CO(g) CH3OCH3(g)+H2O(g) △H。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②将合成气以n(H2)/n(CO)=2通入1 L的反应器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H <0
b.P1<P2<P3
c.若在P3和316℃时,起始时n(H2)/n(CO)=3,则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小于50%
③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的合金),利用CO和H2制备二甲醚(简称DME)。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催化剂中n(Mn)/n(Cu)约为 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6分)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甲同学向1 mol·L-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III、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根据你的理论和实践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最可能成功的同学是 ;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设计最简单的办法确证有Fe(OH)3胶体生成,其操作及现象是:
则一定有Fe(OH)3胶体生成。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
②向其中加入硫酸铝,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下图是配制80mL2mol·L-1的NaOH的溶液过程示意图
(1)第(3)(4)(5)(6)步实验都涉及同一仪器,此仪器的名称为。
(2)配制此溶液时,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 g。
(3)实验时,第(5)步操作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小心加蒸馏水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相切。如(3)步时未洗涤烧杯,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填“偏高”或“偏低”),如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物质的量浓度将__________。
(4)第(6)步操作后,发现液面下降,这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再加水至刻度线。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
(1)B溶液是,加入过量B溶液的原因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经此实验方法分离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有杂质,若要得到纯净的NaCl,还应补充实验操作,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及实验室硫酸试剂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C、E的名称、
(2)分离以下混合物应该主要选用使用什么仪器?(填字母符号)
粗盐和泥沙:花生油和水:
(3)计算标签上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实验室要用98%(密度为1.84g·cm-3)的硫酸配制3.68mol/L的硫酸溶液500mL。
⑴需准确量取98%的硫酸mL。
⑵要配制3.68mol/L的硫酸溶液500mL,必须用到下列仪器中的(填写序号)。
①500mL量筒②烧杯③1000mL容量瓶④500m
L容量瓶⑤天平⑥胶头滴管⑦锥形瓶⑧玻璃棒
⑶若配制3.68mol/L的硫酸溶液的其它操作均正确,但出现下列错误操作,将使所配制的硫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将稀释的硫酸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
B.将烧杯内的稀硫酸向容量瓶内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稀硫酸溅出瓶外 |
C.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凹液面高于容量瓶刻度,此时立即用滴管将瓶内液![]() |
D.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仰视观察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相切 |
E.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俯视观察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相切
F.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观察凹液面与量筒刻度相切
G.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时,未等溶液恢复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H.颠倒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未再加水
⑷若配制时,因加水不慎超过了容量瓶刻度线,此时实验应如何继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