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题
材料一:“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意思是:一个国家要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是经营衣服粮食的,以不出神耽误时机为本。想要不耽误时机时,作为人民的君主,他的政策措施就应该精简,让人民静养可以。
——《贞观政要》
材料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胡锦涛
(1)材料一中的《贞观政要》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的为政情况?
(2)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3)列举这位皇帝的三项治国措施。
(4)比较两则材料,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共识是什么?
在下图中填入以下相关内容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看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建筑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什么重要会议有关?该事件发生在哪年哪月?
(2)这次会议确立了谁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3)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材料二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
汉姓 |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贺赖 |
贺 |
丘穆陵 |
穆 |
独孤 |
刘 |
步六孤 |
陆 |
贺楼 |
楼 |
请回答: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请你写出我国古代史上的两次改革的名称。
(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有一户农民被免除了徭役,请你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
(3)材料二是某次改革的其中一项内容,请你再列举出这次改革其它的任意两项内容。
(4)上面两次改革在当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5)从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请完成下列要求:
(1)( )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为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军事基础。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的思想为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
(2)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为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请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地方上采取的统治措施。
(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对儒家思想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请在下列空白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
.阅读下列图示:
完成以下要求: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朝代:A ( ) B( )
(2)B王朝因为在政治上实行( )制,出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师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格局。
(3)C时期有三个并立的政权,如下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横线上填出所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