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目的是: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为什么要大力宣传宪法?请阐述理由。
(2)你认为学习宪法对我们每个公民在生活中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2010年9月,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及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即将开幕之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其办公室接受中文媒体联合采访。潘基文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上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国完全参加并全力支持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向世界展示了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良好姿态,中国成功地参与了世界许多地方的维和行动,中国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中国现今是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力量、成长快速的大国,已经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然,中国也面临许多自己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国内仍有欠发达地区。尽管如此,中国有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有良好的治理机制,有多种资源及独特优势,中国的成功理应成为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榜样。
(1)划引号句子说明了什么?
(2)潘基文说“中国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国内仍有欠发达地区”说明了什么?
(3)请写出中国已经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根本原因。
材料一 2011年9月是国家确定的第8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某校积极响应,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主题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精神的伟大,在活动中体验“弘扬民族精神”的真正内涵。
材料二 2011年10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未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100年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学校决定举行一次“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的活动,请你参与探讨下面问题:
(1)请你写出一句能代表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并分析其分别体现的精神。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在实际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
(3)一个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报效祖国,奉献社会,你将如何做?
材料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请你举例说明。
(2)为什么要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三方面即可,6分)
材料一: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先后两次完成太空完美对接,标志着我国已突破并掌握了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关键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是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岗位上的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共同完成的大合唱。
材料二:外交部发言人说: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开展航天领域,包括载人航天的国际合作,以推动世界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做出积极贡献。
【知识链接】(1)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先后两次完成太空完美对接,得益于我国实施的哪两个战略?
【深度探究】(2)当前,科技创新、科技发展在各国施政议程中都占据着突出地位。请你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因此必须要加快推进哪方面的创新?
【实践拓展】(4)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请你列举出一例。(不能与材料重复1分)
(5)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请写出两种提高自己科学素质的具体做法。(2 分)
小评论――诚信做人到永远
结合时事第一期第12-13页“支付宝”的故事,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评。
思路提示:围绕讲诚信的原因(或意义),不讲诚信的后果,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等方面加以评论。
写作要求:自拟题目,用短评的格式,观点正确,语言流畅,富有逻辑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