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 C.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美国现今两党政治的格局初步形成于
| A.独立战争期间 | B.1787制宪会议期间 |
| C.工业革命期间 | D.垄断资本主义初期 |
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
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
①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
②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
③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
④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下列关于中国宪政建设的表述,准确的一组是
①《钦定宪法大纲》仿效日本近代宪法
②《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③《共同纲领》具备国家根本大法性质
④1954年宪法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统一战线模范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材料中所说的政府应该是
| A.工农苏维埃政府 | B.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
| C.国共联合政府 | D.“三三制”政府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B.“采西学,制洋器” |
| 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 | D.“敢以帝制自卫者,天下共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