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用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富商大贾,历次亏折,裹足不前。……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是坚硬贫瘠的土地),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着,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清)卞宝第《卞制军政书》
(1)据材料,指出农民种茶态度的变化,
(2)分别分析农民前后两种态度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该运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名称,重要的有四次。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了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但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材料二:凯末尔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萨罗尼卡,最为人所知是他在一战中杰出的军事能力,同时伴随着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他领导了土耳其国民运动并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独立政府,他打败当时协约国所带领的同盟军队,并以杰出的能力解放了国家,并建立了现今的土耳其共和国。在他就任土耳其领导人的时候,进行了一连串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启蒙土耳其并让土耳其成为现代化和世俗主义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中,通过了建立国际联盟的草案,并在英法两国的操纵下,决定成立以威尔逊为首的起草委员会来草拟《国际联盟盟约》,准备筹组国联。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但是,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1920年3月由共和党多数控制的美国参议院拒绝了对《凡尔赛和约》的批准,其主要理由是国际联盟盟约构成了《凡尔赛和约》的一部分,美国不能接受超国家的力量的控制。这反映了当时美国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的一种担心,也就是国际联盟将会被英法所控制,那它就只会妨碍美国推行扩张政策。……这也就导致了对《凡尔赛和约》的彻底拒绝,所以,美国也就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材料二:新华社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一文中说道:“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然而,这22年又是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22年。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视为自己的事。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没有参加国联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因素促成了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临时约法》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妥协精神”。参议院又无实际力量来确保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服从约法,而袁世凯又决非是中国的华盛顿,这不免成为后来约法屡被践踏的一大因素。民主宪政应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稳步推进,与其制定不切实际的完美规则,不如先制定各方都可接受的条文。否则,对权力的划分和制约都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孙夏冰《<临时约法>与美国宪法的比较阅读》
材料二:(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这种罔顾国情、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 公正的立法精神。综观民初政情,《临时约法》成了总统与内阁、政府与议会、中央与地方、军事与民政诸多冲突的根源,最终导致孙袁决裂、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其后,南北混战,武夫称雄,《临时约法》,终成废纸。
——范福潮《<临时约法>为什么会成为废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的异同点。
(2)据材料一、二归纳《临时约法》缺乏“妥协精神”的表现与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 xx§——《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材料二: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
——编自新浪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按照马克思的描述,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的国家开始消亡;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及综合资料
材料二:理论创新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性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简单地说,就是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的新突破,对原有理论和方法的新修正新发展,以及对理论禁区和未知领域的新探索。
——严清华 尹恒《试论经济理论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典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一至两条修改建议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