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处耘,潞州上党人。父肇,仕后唐,历军校,至检校司徒。从讨王都定州,肇力战死之。晋末,随兄处畴至京师,遇张彦泽斩关而入,纵士卒剽略。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显德中,会李继勋镇河阳,诏署以右职。继勋初不为礼。因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处耘白继勋曰:“此津往来者惧有奸焉,不可不察也。”居数月,果得契丹谍者,索之,有与西川、江南蜡书,即遣处耘部送阙下。
会太祖出征,驻军陈桥,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白太宗,议定,入白太祖,太祖拒之。俄诸军大噪,入驿门,太祖不能却。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授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讨李重进,为行营兵马都监。贼平,以处耘知扬州。大兵之后,境内凋弊,处耘勤于绥抚,民皆悦服。建隆三年,诏归京师,老幼遮道涕泣,累日不得去。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赐甲第一区。
朗州军乱,诏慕容延钊率师讨之,以处耘为都监。入辞,帝亲授方略,令会兵汉上。处耘至襄州,遂令军中曰:“入江陵城有不由路及擅入民舍斩。”师荆门,高继冲遣其叔保寅及军校梁延嗣奉牛酒犒师,且来也。处耘待之有加,谕令翌日先还。延嗣大喜,令报继冲以无虞。是夕,处耘密遣轻骑数千倍道前进。继冲但俟保寅、延嗣还,遽闻大军奄至,即惶怖出迎,荆人束手听命。
初,师至襄州,衢肆鬻饼者率减少,倍取军人之直。处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钊,延钊怒不受,往复三四,处耘遂命斩于市以徇。至白湖,处耘望见军人入民舍,舍中人大呼求救,遣捕之,即延钊圉人也,乃鞭背,延钊怒斩之。由是大不协,更相论奏。朝议以延钊宿将其过,谪处耘为淄州刺史。在州数年,乾德四年卒,年四十七。废朝,赠宣德军节度、检校太傅。
处耘有度量,善谈当世之务,居常以功名为己任。自以受太祖之遇,思有以报,故临事专制,不顾群议,遂至于贬。后太祖颇追念之。
(选自《宋史••李处耘传》)
注:圉人:古代官名,指掌管养马放牧等事的官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白太宗遽:立刻、马上
B.师荆门次:次序
C.且来也觇:侦察
D.朝议以延钊宿将其过贳:宽纵、赦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俄诸军大噪蟹六跪二螯
B.入江陵城有不由路及擅入民舍斩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继冲但俟保寅、延嗣还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D.乃鞭背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B.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C.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D.处耘/年犹未冠/独当里门/射杀十数人众/无敢当者/里中赖之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处耘是潞州上党人。他的父亲李肇在后唐任职,官至检校司徒。跟从后唐皇帝到定州讨伐王都,李肇拼力作战而死。
B.处耘对太祖说黄河渡口来往的人中恐怕有奸细,不可不察。几个月后,果然捉到契丹间谍,搜索出写给西川、江南的蜡书,太祖就派处耘把间谍押送到朝廷。
C.李处耘掌管扬州时,扬州境内凋敝,他勤于安抚,百姓都感激而服从政令。建隆三年,诏令他回到京城,老百姓遮阻道路哭泣,几天不能出发。
D.处耘为人处事有度量,自认受太祖恩遇,心里想着报答,所以处理事情专断,不顾忌别人的意见,于是受到贬官的待遇,后来太祖常常悼念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会将吏宴射,处耘连四发中的,继勋大奇之,令升堂拜母,稍委郡务,俾掌河津。
(2)处耘捕得其尤者二人送延钊,延钊怒不受,往复三四,处耘遂命斩于市以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南昌市高三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越车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 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③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1)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2分)
译文:
(2)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2分)
译文:
(3)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2分)
译文:
(4)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2分)
译文:

(哈、长、沈、大四市联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丧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村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晋书·王羲之传》)
(1)求市未能得。(2分)
译文:
(2)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3分)
译文:
(3)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3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维年月日,潮州剌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以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剌史、县令之所治,出贡献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鳄鱼其不可与剌史杂处此土也!
剌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麞,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剌史抗拒,争为长雄。剌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①,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天子之命以来为吏,故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剌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剌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剌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敖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剌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选自《韩昌黎文集》)
①伈(xǐn)伈:恐惧貌。睍(xiàn现)睍:眯起眼睛看,喻胆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睅然:两眼鼓突
B.四海之外,六合之内六合:天地四方
C.刺史虽驽弱驽弱:无才而软弱
D.夫傲天子之命吏傲:骄傲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A.列山泽,罔绳刃,以除虫蛇恶物
B.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
C.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耶?
D.操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使军事衙推秦济
B.与刺史抗拒,争为长雄
C.刺史则选材技吏民
D.抄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僻远落后的潮州,他并没有像一般的文人骚客遭贬后那样碌碌无为。潮州百姓受鳄鱼威胁已久,韩愈身为一介书生,没有盖世武功,没有绝世神通,但一篇《祭鳄鱼文》已体现了他为民除害的勇气与决心。
B.虽然连为民除鳄也要郑重其事地作文祷祝,似乎有迂腐之嫌,但他以民为天,身受重重磨难而心志不变,正显出他的高风亮节,强弓毒矢射杀鳄鱼,从此为民缓解了鳄鱼之灾。
C.昌黎先生在自己处于贬谪失意之时,壮志难酬之际,仍想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仍惦着一方水土,一方百姓,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真实写照。
D.他所做的已超越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护天下”的境界。也不是一个为名为利忙碌奔走的政客,更不是一个求田问舍阿谀奉承之人。他的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才是他的思想根源。

把下面两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说苑·杂言》)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荀子·法行》)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译文: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译文:
(3)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译文: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
重修定王台碑记清·夏献云
湖湘人尚气节,风俗敦厚。虽乡愚僻壤,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盖其崇根本,渐摩成化久矣。而其千古不磨者,忠莫著于贾太傅,孝莫著于长沙定王,一宅一台,岿然独存。
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光绪二年,修贾太傅祠成,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今年春,郡绅李君兴谟等以重修请。官绅俱有同志,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焕然一新。
考《汉书》,景帝二年,封子发为长沙王。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与程姬有共太后之称,唐姬并无封号。而相传定王筑台,有云望程唐二母者,有云望唐母者。《长沙县志》称双女墓,地不可考。亦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拾遗言,望唐姬为是。宋朱、张夫子登台有诗,元许有壬始言定王之孝。《楚宝》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以志思亲,说必不谬。《北海碑》言:“炎汉太宗,长沙清庙。”光武中兴,肇祀舂陵,李碑足补祀典之阙,亦文人尊崇之意耳。蓼园见任昉《述异记》,尤为孝思之证云。又考,宋时台为长沙学宫,今祀仍旧制。
窗牖洞开,风景殊胜。隙地复蓼园旧迹,台侧得泉曰古涧泉。泉旁为东涧草堂,迤南为望云山馆。有池有馆,杂植花竹,足以备流连,志景慕已。
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明伦尚孝,风俗之良。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云从政湖南,涓埃无补,见斯邦化行俗美,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登斯台也,其必有闻风兴起于百世下者矣。是为记。
【注释】
①定王台:为古代长沙名胜,传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相传刘发来长沙后,思念其母,派人运米去长安,再将长安的土运来长沙,筑一高台以登临望母。
②宅:贾谊故宅。
③蒇:完成。
④北海碑:即麓山寺碑,唐李邕作。
⑤肇祀舂陵:肇,开始。舂陵,湖南宁远县西北,刘发之子刘买封于此,称舂陵侯;光武帝刘秀即为刘买后裔。
⑥李碑:即李邕的麓山寺碑。
⑦蓼园:定王刘发宫殿中的一处苑囿。
⑧彝:常道,法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著:显著,昭著
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        逮:达到,实现
C.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       博:增加,丰富
D.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        饬:整治,整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B.①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C.①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②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3.下列陈述和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湖湘一带的人由于崇尚为人的根本,久之而成风习,故即便是偏僻地方的愚鲁之人谈及忠孝,也会神情激越。
B.作者奉命来到湖南后,先修整了贾太傅祠,但定王台的重修不太顺利,后在一些地方绅士和官员的支助下才了却心愿。
C.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因出身微贱,故而得不到景帝的宠爱,她与程姬表面上虽然都有太后的称呼,但实际上并没有分封。
D.关于定王刘发修筑高台的目的,历来有多种说法,作者以《水经注》《楚宝》等典籍为据,认为应该是为了遥望唐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事。
(2)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3)明伦尚孝,风俗之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达:显达臣以险衅衅:祸患
B.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放:纵情夙遭闵凶凶:不幸
C.乐于诗而发之发:打开行比一乡比:比较
D.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掇:选取盛筵难再再:第二次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B.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C.圣俞以疾卒于京师(鹏)去以六月息者也
D.辄抑于有司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6.下列对于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世人的看法并加以分析,段末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不是写诗造成诗人的困窘,而是陷入困境的人往往更能把诗写好”。
B.第二自然段叙述梅圣俞到老仍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梅圣俞未能脱穷“得施于世”命运的悲叹。
C.王文康曾高度评价梅圣俞的诗,认为二百年之后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杰作。梅圣俞诗歌之工可从此话中体味出来。
D.本文是一篇序言。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如《送东阳马生序》,还有的写法上用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兰亭集序》,有的近似记叙文,如本文和《滕王阁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