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忠,字思贤。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转太子羽军校尉。
世宗即位,迁长水校尉。寻除左右侍郎将。元禧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末知所之。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果如所量。赐帛五百匹。又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
去职。未几,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阿衡王室,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以平元禧功,封魏郡开国公,食邑九百户。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以忠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忠既居门下,又总禁卫,遂秉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既擅权,欲以惠泽自固,悉归所减之禄,职人进位一级。旧制:天下之民绢布一匹之外,各输绵麻八两。忠悉以免之。
世宗崩后,高太后将害灵太后。刘腾以告侯刚,刚以告忠。忠请计于崔光,光计万全,忠等从之,具以此意启灵太后,太后意乃安。故太后深腾等四人,并有宠授。忠以毁之者多,惧不免祸,愿还京师,欲自营救。灵太后不许。二年四月,除尚书右仆射,加侍中,将军如故。
神龟元年三月,复仪同三司,疾病末拜。
(选自《魏书•于忠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变起仓 卒:通“猝”,仓猝。
B.父去职忧:忧伤
C.遇既不宁,详亦惭 谢:谢罪
D.故太后深腾等四人德:感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多微谴得罪夫夷近,则游者众
B.元禧谋乱也二虫又何知?
C.北海王详所忿若属皆且所虏
D.悉归所减之禄尔其无忘父之志。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B.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C.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D.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忠年轻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之职。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刑政颇为严峻,于忠为人朴直少言,所以始终没有犯什么过失。
B.北海王元详是皇帝的叔父权势很大,将作大匠王遇经常按元详的心意给他营造各种东西。于忠当着元详的面问王遇,为什么要阿谀附势,损公而惠私。
C.于忠把持朝政,权倾一时,想要用小恩小惠笼络百官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将所有官员都进位一级,并免除天下百姓的所有赋税。
D.于忠因为诽谤他的人很多,害怕有灾祸,想要回到京师设法自救,灵太后没有允许。神龟元年,朝廷再次授予他仪同三司之职,他因为患病没有就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
(2)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无所易。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统幼,绐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为,具言帝,帝笑而从之。
太子自加元服,帝便使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前。太子明于庶事,每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天下皆称仁。
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惭而止。
普通中,大军北侵,都下米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及有流离道路,米密加振赐。若死亡无可敛,则备棺椁。四月乙巳暴恶,时年三十一。谥曰“昭明”。都下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及疆徼之人,闻丧者哀痛。
(取材于《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所易点:评点
B.帝便使万机省:察看
C.多所全宥:宽恕
D.四方氓及疆徼之人庶:百姓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是皂衣何 B.有司统幼
备棺椁米密加振赐
C.不知 D.具言

奏填塞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
有时用险韵,都能稍加思考便可作成。
B.是皆可念,我得判否
都是可怜惜的人,我能判决吗?
C.太子因命菲衣减膳
太子便命令(给他)减衣缩食。
D.都下男女,奔走宫门

京城中的男男女女都跑到宫门外(致哀)。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昭明太子萧统是武帝的长子,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才思敏捷,每当出游宴会或饯别亲友时,赋诗可达十数韵。
B.太子十二岁时,在宫内看到司法官员准备判案,就征得同意,接过案子,把司法官员认为要判徒刑以上重罪的都批为杖五十。
C.太子自行冠礼之后开始理政,能明辨是非真伪,并宽以待人;审理案件,所有人都得到赦免或从宽处理,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
D.太子关注民生,每逢雨雪不停的天气,就派心腹左右巡视街巷,看到贫困的家庭和在道路上流浪的人,就私下赈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
后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李溥以赃败,事连权贵,有司希旨不穷治,随请再劾之,卒抵溥罪。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随在谏职数言事,时下诏蜀中,选优人补教坊,随以为贱工不足辱诏书。又劾奏江、淮发运使钟离瑾载奇花怪石数十艘,纳禁中及赂权贵。累疏论丁谓奸邪,不宜还之内地;胡则,谓之党,既以罪出陈州,不当复进职。王钦若既死,诏塑其像茅山,列于仙官。随言:“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前后所论甚众。
帝既益习天下事,而太后犹未归政,随请军国常务,专禀帝旨,又谏太后不宜数幸外家,太后不悦。会随请外出知济州改起居郎。久之,迁尚书刑部员外郎,入兼侍御史知杂事。未几,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以长定格从事,吏不得为奸。改三司盐铁副使。使契丹,以病足痹,辞不能拜。及还,为有司劾奏,夺一官,出知信州,徙宜州,再迁工部郎中、知应天府。召为户部副使,入天章阁待制,不旬日卒。
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为言事官,皆以清直闻。随临事明锐敢行,在蜀,人号为“水晶灯笼”。初,使契丹还,会贬,而官收所得马十五乘。既卒,帝怜其家贫,赐钱六十万。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坏辄以他木之     易:更换
B.随为绳之按:捆绑
C.有司希旨不治穷:彻底
D.疏论丁谓奸邪累:多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随得罪了转运使李士衡,被免职还乡,不能调任,后经数百夷人的请求,朝廷才重新起用他。
B.刘随先后弹劾李溥、钟离瑾、丁谓、胡则、王钦若等贪官污吏,最终使他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C.刘随询问军国大事,只听从皇帝意见,又建议太后不应经常到外戚家,这样使得太后很不高兴。
D.刘随与孔道辅、曹修古同时担任谏官,都以清廉正直著称。他处事精明果敢,在蜀地时被称作“水晶灯笼”。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钦若赃污无忌惮,考其行,岂神仙耶?宜察其妄。(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会 随 请 外 出 知 济 州 改 起 居 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杀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不从。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
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睿宗立,进尚书右丞、徐国公,增封户至五百。
景云二年,以户部尚书罢政事。不旬月,迁吏部,拜侍中。玺诏曰:“顷王室不造,中宗厌代,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幽求处危思奋,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国家之复存,系幽求是赖,厥庸茂焉,朕用嘉之。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先天元年,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幽求自谓有劳于国,在诸臣右,意望未满;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殊不平,见于言面。已而湜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计。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使暐说玄宗曰:“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臣请督羽林兵除之。”帝许之。未发也,而暐漏言于侍御史邓光宾,帝惧,即列其状。睿宗以幽求等属吏,劾奏以疏间亲,罪应死。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暐于峰州、光宾于绣州。明年,太平公主诛,即日召复旧官,知军国事,还封户,赐锦衣一袭。
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俄以太子少保罢。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诏有司鞫治,宰相卢怀慎等奏言:“幽求轻肆不恭,失大臣礼,乖崖分之节。”翌日,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六》)
〔注〕①噬脐:咬腹脐,比喻不可达到。②厥庸:他的功劳。 ③崖分:合适的界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顷王室不   造:建立
B.意未满望:怨愤
C.军国事知:掌管
D.诏有司治鞫:审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久,授朝邑尉  古学者必有师
B.不杀武三思  吾尝终日思矣
C.功授中书舍人  愿十五城请易壁
D.幽求自谓有劳国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幽求比较有远见。他劝说桓彦范在诛杀张易之时,也要把武三思杀掉,不然将为武三思所害,彦范等人不听从,后来果为武三思所害。
B.睿宗赞赏刘幽求功勋卓著,对他大加封赏。睿宗赏赐他二百户,子孙可持续继承封国,并把赦免死罪的文字刻在铁券上,来表彰其功劳。
C.刘幽求自认为功劳大,功劳在众臣之上。看到窦怀贞担任左仆射,崔湜做中书令,他心中特别不平,就借机与张暐密谋,诬告崔湜谋反。
D.刘幽求受姚崇和宰相卢怀慎等人告发。姚崇平日里忌妒幽求,告发其疏于职守,有怨愤之言,卢怀慎等说幽求轻肆不恭,致使幽求被贬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翌 日 贬 睦 州 刺 史 削 实 封 户 六 百 迁 杭 郴 二 州 恚 愤 卒 于 道 年 六 十 一 赠 礼 部 尚 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谓革曰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即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相训,读书精力不倦    勖:勉励
B.闻革应至,并持缘道迎候赍:携带
C.府王惮之,遂雅钦重相:互相
D.傍无姬侍,家壁立徒:仅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泛舟而还     齐兵
B.革辞囚执既久敛赀财送其行
C.革厉色言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誓不人执笔公我献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压舱。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 谓 革 曰 船 既 不 平 济 江 甚 险 当 移 徙 重 物 以 迮 轻 艚 革 即 无 物 乃 于 西 陵 岸 取 石 十 余 片 以 实 之 其 清 贫 如 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潘美字仲询,大名人,父璘,以军校戍常山。少倜傥,尝语其里人曰:“汉代将终,凶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太祖遇美素厚,及受禅,命美先望见执政,谕旨中外。陕帅袁彦凶悍,信任群小,嗜杀黩货,且缮甲兵。太祖虑其为变,遣美监其军以图之。美单骑往谕,以天命既归,宜修臣职,彦遂入朝。上喜曰:“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岭南刘鋠数寇桂阳、江华,美击走之。开宝三年,征岭南,以美为朗州团练使,进克富州,遣将率众万余来援,遇战,大破之,遂克贺州。十月,又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以次降。进次韶州。复遣其弟保兴率众拒战,美即率厉士卒倍道趋栅头,距广州百二十里。鋠兵十五万依山谷坚壁以待,美因筑垒休士,与诸将计曰: “彼编竹木为栅,若攻之以火,彼必溃乱。因以锐师夹击之,万全策也。”遂分遣丁夫数千人,人持二炬,间道造其栅。及夜万炬俱发会天大风火势甚炽鋠众惊扰来犯美挥兵急击之鋠众大败斩数万计。长驱至广州,鋠尽焚其府库,遂克之,擒送京师,露布以闻。八年,议征江南。十月,命美为升州道行营都监,与曹彬偕往,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遂麾以涉,大军随之,吴师大败。及采石矶浮梁成,吴人以战舰二十余鸣鼓溯流来趋利。美麾兵奋击,夺其战舰,擒其将郑宾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砦,分舟师守之。金陵平,以功拜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初,改任南院使。四年,命将征太原,美为北路都招讨,部分诸将进讨,并州遂平。继征范阳,以美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师,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边。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美尝巡抚至代州,既秣马蓐食,俄而辽兵万骑来寇,近塞,美誓众衔枚奋击,大破之。封代国公。八年,改忠武军节度,进封韩国公。雍熙三年,诏美及曹彬、崔彦进等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明年卒,年六十七。
(《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
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美素厚   遇:对待
B.进韶州  次:驻扎
C.间道其栅造:修造
D.以美幽州行府事知:主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善甲兵以其无无礼于晋,贰于楚也
B.太祖虑为变皆出于此乎
C.天命既归具沛公言报项王
D.美筑垒休士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岭南刘鋹屡次进犯桂阳、江华等地,到潘美率兵进击时,他又于广州城北一百二十里处率众拒战。潘美出其不意,以火攻取胜,于是攻克广州。
B.太祖即位后,潘美受命到陕西晓谕陕帅袁彦,希望袁彦顺应天命,归属宋朝,袁彦听从了劝告。太祖因此十分高兴,认为潘美替他完成了心愿。
C.太平兴国年间,潘美多次受诏出征,先平并州,后征范阳,又驻守北方边境,在代州时打垮了突然来犯的辽国骑兵。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代国公。
D.宋朝征讨江南,在舟楫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潘美果断下令涉水而战,打败了吴军。后来在采石矶打败其水军,夺船擒将,又攻破了城南水寨。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潜师袭之,遂据有其地。因积粟屯兵以守之,自是北边以宁。(4分)
译文: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及 夜 万 炬 俱 发 会 天 大 风 火 势 甚 炽 鋠 众 惊 扰 美 挥 兵 急 击 之 鋠 众 大 败 斩 数 万 计。课时作业(十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