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用NaOH溶液浸泡不同边长的含酚酞的琼脂立方块一定时间后,取出立方块切成两半。其剖面如图所示,其中x为NaOH扩散的深度,y为立方块的边长,阴影代表红色。则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 | B.x的值随y值的增大而增大 |
C.NaOH扩散的体积为(y-x)3 | D.y值越小,扩散体积的比例越大 |
梭菌毒素“Tpc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致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或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不再表达 |
B.“Tpel”可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 |
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 |
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 |
下列有生物学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微生物时,为了方便计数要适量稀释样液以分散细胞 |
B.在统计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时,为了方便可排除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 |
C.要调查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时,为了方便可直接到某患者家系进行全面调查 |
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为了方便操作可直接在载物台上滴加蔗糖溶液 |
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人体内T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Ⅰ曲线可代表HIV浓度 |
B.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
C.浆细胞识别HIV后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
D.上述过程中HIV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 |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操作或想法正确的是 ( )
A.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的盐酸洗去浮色
B.洋葱根尖细胞可用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和叶绿体、线粒体观察的实验
C.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淀粉已被水解
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发生了渗透作用
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曲线所代表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生存斗争存在 |
B.假设甲种群第一年数量是N0,种群数量下一年总是前一年的1.7倍,则第5年种群数量是N01.75 |
C.大熊猫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最大 |
D.种群数量越高,该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