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 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
A.测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3︰1 |
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子代所占的比例为5/8 |
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
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子代所占的比例为1/2 |
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A.黑色光滑×白色光滑→18黑色光滑︰16白色光滑
B.黑色光滑×白色粗糙→25黑色粗糙
C.黑色粗糙×白色光滑→10黑色粗糙︰9黑色光滑︰8白色粗糙︰11白色光滑
D.黑色粗糙×白色粗糙→15黑色粗糙︰7黑色光滑︰16白色粗糙︰3白色光滑
下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 )
A.图①、图④ | B.图③、图④ |
C.图②、图③ | D.图①、图② |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结果的实质是( )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
D.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种子数之比为1︰4,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4︰4︰1 B.3︰2︰1 C.7︰6︰3 D.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