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 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2 min末浓度/mol·L-1 |
0.08 |
a |
b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B.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 mol·L-1·min-1
D.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下表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评价关系不正确的是
2 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2mol·L一1NaOH溶液中:![]() |
B.1.0mol·L-1的KNO3溶液:![]() |
C.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 |
D.无色溶液中:![]() |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用途,下列对物质的用途、解释都正确的是
我国科学家研发成功了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共转化技术,利用分子筛催化剂高效制得乙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反应物和产物中都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
B.消耗22.4L CO2可制得乙酸60g |
C.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D.该反应过程符合“绿色化学”原理,原子利用率达10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水中加少量的Na2 CO3粉末,可提高溶液中HC1O的浓度 |
B.金属单质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都只有氧化性 |
C.火灾现场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
D.大气中的N2可作为制硝酸的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