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 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抗体;当 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 。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实验组的处理: 。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和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 。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A和B两个植物物种对温度及CO2浓度的反应,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将这两种植物的叶片以不同的温度处理,然后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和细胞呼吸的速率,结果如下左图所示。(注:实验一中的对照实验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进行,其他温度处理得到的光合作用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都是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来表示的);实验二:将A的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以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结果如下右图所示。请分析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题:
|
|
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下面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和蛋白质”实验的材料和部分操作步骤。
实验材料:番茄、新鲜牛奶
实验步骤:鉴定还原糖时,加入刚配制的本尼迪特试剂,立即观察颜色变化;鉴定蛋白质时,取牛奶样液加入双缩脲试剂A后,先摇匀,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观察是否出现蓝色。
请指出“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番茄”应改为 ;②“立即观察”应改为 ;③“ ”应改为 。
(2)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下表所示:
试管组别 |
实验处理 |
||
加入3%H2O2(mL) |
温度 |
加入试剂 |
|
试管1 |
2 |
常温 |
/ |
试管2 |
2 |
90℃ |
/ |
试管3 |
2 |
常温 |
2滴3.5%FeCl3 |
试管4 |
2 |
常温 |
2滴20%肝脏研磨液 |
①若要研究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 。
②能否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如能,请写出实验思路;如不能,请写出理由: 。
③下图实线表示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反应速率与酶浓度的关系,虚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增加一倍,反应速度与酶浓度的关系,能正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 。
下图为物质出入质膜的示意图,a~e代表物质的跨膜运输。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d、e分别表示物质跨膜方式中的、。
(2)代表甘油转运过程的是图中字母。代表氨基酸等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图中字母,与此运输方式密切相关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和。
(3)图中A、B两种物质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体现质膜的结构特点是。
(4)图中d、e两种物质跨膜方式,体现质膜的功能特性是。
(7分)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____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2)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人生长激素基因必须经过过程。③过程培养到囊胚阶段,可以采用
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Ⅱ最可能是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