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是一个蝗灾多发的国家,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就能把4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试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C.乙 图AB时间 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0.03t
D.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化学防治方法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⑦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⑧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⑦⑧ C.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

图1显示出某物种的三条染色体及其上排列着的基因(图中字母所示)。试判断如图列出的(1)、(2)、(3)、(4)四种变化依次属于下列变异中的()

①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变异③基因重组④基因突变

A.①①④③ B.①③④① C.④②④① D.②③①①

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基因a与运载体结合后导入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结合图形分析下列有关这一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获取基因a的限制酶其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①
B. 连接基因a与运载体的DNA连接酶其作用部位是图中的②
C. 基因a进入马铃薯细胞后,可随马铃薯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
D. 通过该技术人类实现了定向改造马铃薯的遗传性状

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朱红眼♀×纯种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l:1:l:l

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的数量之比为2∶1∶2的细胞分裂及时期是()
A.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无丝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中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