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发高效氢能、太阳能等新型电动汽车,以解决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 |
B.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过量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危害 |
C.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PM2.5值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 |
D.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故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
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盐酸,液面恰好在a mL刻度处,把管内液体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内,所得液体体积一定是
A.a mL | B.(50―a)mL | C.大于(50―a)mL | D.大于a mL |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 B.c(H+)=c(OH-)的溶液 |
C.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 D.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
B.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
C.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
D.不溶性盐都是弱电解质,可溶性酸和具有极性键的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
25℃时,将1 mol NH4NO3溶于水,向该溶液滴加b 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10-5mol·L-1)
A.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正向移动 |
B.滴加b L氨水后的溶液中,n(NH4+) = 200 n(NH3·H2O) = 1 mol |
C.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0.005 / b mol·L-1 |
D.滴加b L氨水后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是:c(NH4+) = c(NO3-) > c(H+) = c(OH-) |
下列有关平衡常数(K、Ka、Kw、Ks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各平衡常数(K、Ka、Kw、Ksp)的值发生变化,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
B.若温度升高,则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
C.平衡常数的大小能说明反应(或电离、溶解)进行的程度 |
D.某一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表明反应(或电离、溶解)进行的程度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