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两次(浸入30分钟和4小时)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条马铃薯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
B.b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后逐渐复原 |
C.c条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
D.d条马铃薯细胞外KNO3浸泡溶液浓度增加 |
在一定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及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对该图示解释正确的是
A.影响图甲中曲线上的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
B.图乙中的数据需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测量 |
C.图丙中,若大棚内的温度始终处于37.5℃的恒温,每日光照12h,植物体干重将减少 |
D.用大棚种植该蔬菜时,白天应控制光照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温度为35℃最佳 |
用某种大小相似的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光照1h(光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 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7 |
28 |
29 |
30 |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 |
-1 |
-2 |
-3 |
-1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质量变化/mg |
+3 |
+3 |
+3 |
+1 |
以上说法错误的是
A.该轮藻呼吸作用酶的最适宜温度约为29℃
B.光照时,第一、二、三组轮藻释放的氧气量相等
C.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合成有机物总量为3mg
下图显示了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供选答案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是3 |
B.同一个细胞中的线粒体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叶绿体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 |
C.3与细胞液中含有的色素是相同的 |
D.4中有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 |
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 | B.③代表的是氧气 |
C.线粒体中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 D.硝化细菌能完成图示全过程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
B.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都游离于细胞质中发挥作用 |
C.液泡内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植物细胞内的环境起调节作用 |
D.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