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两株长势、叶面积等完全相同的同种植物放在甲、乙两种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甲玻璃容器无色透明,乙玻璃容器用黑纸罩住。实验处在适宜温度的暗室中,并从距玻璃0.3 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1 h。其间用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浓度单位为g/m3·h),结果如下。请据表分析回答:
|
15 W |
20 W |
25 W |
30 W |
35 W |
40 W |
45 W |
甲 |
-6 |
-4 |
-2 |
0 |
+2 |
+5 |
+10 |
乙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⑴甲容器在光照25 W时产生氧气量________g/m3·h。
⑵如果每天光照12 h,当光照强度___________ W时,此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Ⅱ.另一研究小组从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相同的叶圆片(见下图),称其干重。在不考虑叶片内有机物向其他部位转移的情况下分析。
⑶ 在下午4时至晚上10时这段时间里,呼吸作用的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g/h。
⑷如果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时间里,温度不变,呼吸作用速率不变(与下午4时至晚上10时呼吸速率相同),则这段时间里制造的有机物为____________ g。
Ⅲ.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⑸ 由图甲可知,与 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⑹ 已知图乙是在30℃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 移。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位在细胞核重编程领域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科学家把c–Myc等4个关键基因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入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使其变成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这意味着未成熟的细胞能够发展成所有类型的细胞。
(1)基因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常用的载体除了动植物病毒外还有________和______。
(2)若想增强载体病毒颗粒的感染性,可利用__________技术改造病毒外壳蛋白,直接对__________进行操作。
(3)应用__________技术得到重组细胞,激活重组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使用从__________中获得的胚胎干细胞,在培养中根据需要加入相应的小分子物质以促进其__________得到各种组织器官,用于治疗某些疾病,这种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iPS细胞的获得不使用胚胎细胞或卵细胞,也不诱导发育成个体,因此不会像生殖性克隆一样引发__________问题。
(5)iPS细胞在体外已成功地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心血管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等,究其本质原因是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下列是对土壤微生物开展探究恬动的三个案例,请在相应的空白处作答。
(1)案例I:探究落叶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是否发生腐烂(分解)。
设计思路:
组别 |
对照组 |
实验组 |
处理情况 |
不做任何处理的带落叶的土壤 |
处理过的带落叶的土壤 |
将等量的带落叶的土壤,用带有编号的相同的塑料袋分别包扎好,并埋在5cm深的土壤中 |
对实验组土壤应该进行__________处理,尽可能排除__________的作用。
(2)案例II: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的土壤制成土壤浸出液,放在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为A、B,放入等量的淀粉糊。在A烧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
③在室温条件下放置7天后,从A烧杯中取20 mL溶液,分别加入A1和A2两支试管各10 mL;从B烧杯中取20 mL溶液,分别加入B1和B2两支试管各10mL。
④在A1和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__________,并进行__________处理。
⑤观察各试管的__________,记录实验结果。
(3)案例III:探究土壤微生物中是否含有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应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以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并用__________(试剂)加以鉴别。
某校学生观察到一甘蔗林中除有作物甘蔗外,还长有茅草,并有食草昆虫、田鼠等生物活动,他们决定以此为对象探究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图甲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用字母和箭头,补充完成能量流动模型图(补充必要的箭头,方框内填写字母)。
(2)该甘蔗地中,相互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的自养生物是,要调查地里田鼠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
(3)研究中发现,及时中耕锄掉茅草,甘蔗生长良好,否则茅草生长旺盛。关于上述现象的产生,有同学设想是茅草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甘蔗的生长。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甘蔗与茅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一、材料用具:茅草幼苗、甘蔗幼苗、完全培养液(含有植物生命活动所需各种元素)、实验容器等。
二、方法步骤:
①将茅草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选取幼苗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株。
③A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B组用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A、B两组甘蔗幼苗的生长情况。
(4)如果同学们要得出“茅草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甘蔗苗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上图体现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血浆中可检测到①②③中(填序号),缺乏物质③时,人的御寒能力(提高、降低)。
(2)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若大脑中控制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受损,人(能、不能)完成排尿反射,若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则患症。
(3)除了图中的抗体和淋巴因子外,免疫活性物质还包括,图中C可由细胞分化而来。D细胞的名称为,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
根据以下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下图表示1号染色体上几种基因的分布位置(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①若仅考虑上述三对相对性状,
基因控制的性状 |
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
红细胞状态 |
E:椭圆形细胞 e:正常细胞 |
Rh血型 |
D:Rh阳性d:Rh阴性 |
能否产生淀粉酶 |
A:能 a:不能 |
他们的孩子出现正常红细胞的可能性为。
②该夫妇所生后代最多有种表现型。
③A与d互为基因,该夫妇中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个A基因。
(2)已知家鼠的某种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控制,让一对患病家鼠杂交得到F1,F1全部表现正常,F1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所产生的F2中患病比例为7/16。
①F2中患病家鼠的基因型有种。
②若让F2中的患病家鼠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表现正常的个体所占比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