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②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③,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④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⑤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⑥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孟子•告子》)
【注】①牛山,山名,一名南郊山,在齐国国都东南方,在今山东临淄南。②郊于大国,邻近于都城。郊,邑外,此处作动词用,“邻近”之意。大国,指齐国都城临淄,在今山东临淄区。国,都邑。③息,生长。④萌蘖,嫩芽。萌,树木的芽。蘖(niè),树木被砍伐的部分长出的新枝芽。⑤濯濯,光洁的样子。此处指无草木。⑥有梏亡之,又搅乱、亡失了良心。有(yòu),通“又”。梏亡,搅乱、亡失。梏(gù)。
下面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山的树木被斧子砍伐了,新生的嫩芽又被牛羊吃掉了,所以变成光秃秃的,这不是因为牛山没有生长存养树木的本性,而是外在的力量戕害了牛山育养的本性。
B.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原本善良,但受外界力量的左右,而丧失了原有的本性,却反过来认为自己根本缺乏善良心,这是不符合人之常情的。
C.孟子用设喻和反问形式说明人之所以会变成禽兽一样的人,是因为他们丧失了原有的善心,自暴自弃,为自己找借口不肯向善。
D.选段的主旨在于说明人们所有的恶习都是后天沾染的,与性善性恶无关。

试用“三字经”原文解释人性善恶及其变化。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唐诗《春山夜月》的颔联“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展开想象,加以描写,表现诗句的情景和意境。(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文段共六句,其中五处有语病,将有语病的句子加以修改。(5分,如将正确的改错,扣1分)
①我们记忆中的春晚,本应是诚恳的、家常的,能够让全国观众度过一年最后在一种相对纯净的气氛中的闲暇。②然而这种印象今天正在迅速消解,零点报时这类亿金难买的“硬广告”倒也罢了,观众还得忍气安插进节目里的零星“软广告”。③一台春晚,是联欢晚会还是“广告晚会”?这是网友们看了虎年春晚的揶揄。④因为不知道这些无孔不入的“软广告”,其“创意”和受益方是节目表演者还是春晚项目组(抑或二者各图其利)图利。⑤部分节目的粗制滥造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春晚作为一个原本带有一定公益色彩的品牌节目,正越来越沦落为金钱,却忽略了广大观众。⑥这种掉进钱眼里的做法,实在是破坏了观众观赏春晚的坏心情,让国人很是不爽。

序 号
修改












近日,《成都商报》刊登了一则报道:四川地震灾区首个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将于11月12日开园。青川县委宣传部领导表示,遗址公园拉开了该省地震遗址旅游产业建设的序幕。公园今后将考虑收费。
这则消息见报后,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地震遗址公园”该不该收费呢?读了这则消息,你觉得“地震遗址公园”收费到底应不应该?请谈谈你支持或反对收费的理由。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阐述完整,不超过50字。(5分)
答:

在画横线的部分写上两组句子,构成一段排比句。要求: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
即使青春是一枝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枝独放永远不是春天,万紫千红才是春天的容颜;即使青春 
即使青春

简答题
⑴“我只有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这段京剧唱词讲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故事?请作简述。
⑵虽然“《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李健吾语),但它确实是一部悲剧。请简述《边城》中的爱情悲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