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说法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机械唯物主义 | D.辩证唯物主义 |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回答以下问题。习近平指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必须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
①传承中华民族悠久文明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③保持民族特色,以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下列对这一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②它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它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它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源在于
A.至今仍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
B.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C.数千年来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的汉字 |
D.汉代所确立的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 |
一位外国汉学家认为,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珍惜自己的传统文明,保持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中华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下面对中华文化评价正确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宋元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全盛时期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③ |
中国作协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贺词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中国作协对莫言文学创作的评价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④ |
福州三坊七巷传承了榕城的历史文化的内涵、人杰地灵,她承载着地方历史人文的鲜活记忆。福州市举行多次关于“文中、画中、歌中、影中”的三坊七巷活动,同时用文化优势带动经济发展,工艺品业、旅游业、房地产等行业蓬勃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变革 |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C.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 | D.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政府的中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