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回答下列小题。由“雾”到“雾霾”, “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
|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 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
|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
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而且我们的宣战要有规划、有步骤的展开。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有( )
| A.实践就是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活动 |
| B.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
| C.只要有了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实践就会成功 |
| D.实践具有能动性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
| 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 |
|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
| D.先进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合理内容 |
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一部分库区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嘉兴安家落户,他们同时带来了当地人爱吃的火锅和一些风俗习惯。这说明
| A.人口迁徙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 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 C.商贸活动带来文化的发展 | 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
对鸡、牛和草三种事物如何归类?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①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秀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③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说明了:
①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面对美国“薯片(麦当劳)”、“芯片(电脑)”、“大片(电影)”这“三片齐下”的文化战略,我们的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失声”状态。为此,我们应该
| A.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
| B.抵制洋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 C.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
|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