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亚欧大陆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A—→B—→C—→D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    )。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③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影响C地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因素  ②海陆因素  ③洋流因素  ④地形因素
(3)亚欧大陆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与哪个地点相同(    )。
①A点  ②B点    ③C点    ④D点
(4)这四个点都位于(     )。
①热带  ②北温带 ③南温带 ④寒带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赏读电视片中经典台词,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1)填表概括我国农业物产丰富的原因。

“在中国,五谷始终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今天,中国粮食产量的前三名已经变成稻谷、小麦和玉米。……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1) 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洋 B 洋 E (国家)
(2) C所在的地区是半岛,该半岛地形特点是
(3) E国的首都是,该国属经济国家,位于(填“南”或“北”)半球
(2)读教材,填表解释我国主食格局的原因。

(3)仅靠“自然的馈赠”无法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读 “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总体趋势为;而人均耕地变化总体趋势为
②我国人口2008年比1949年大约净增亿人。由于人口基数,我国仍将坚持的人口国策是:控制,提高
③在2000年前后,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多项选择)。

A.人口总量下降
B.国土面积增大
C.制定和实施了保护耕地的政策
D.加强了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督和管理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4)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特色饮食与地区及其地理原因连线。

读中国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图中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也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山脉是()______________山脉(分别填序号和名称)
(2)上图中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是()山脉,它和()河一起构成了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请说出这条界线的地理意义(至少三条):
(3)下面两幅图是小明在内蒙古和江苏旅行途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张照片所示的地形区分别是
②下图中,与照片拍摄地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别是((选择填空)。

(4)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读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①黄河的泥沙主要源自游河段;使游河段形成水患严重的“地上河”。
②请将词语“泥沙淤积”“水土流失”“河床抬高”填入结构图中适当的位置。

③要根治“地上河”问题,必须在(地形区)大力(措施),综合整治。
④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是因为其具有极大的、灌溉和能力。但漫画说明长江流域目前也面临严重的问题。

下图是巴西地形略图和巴西农产、矿产和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五带中的带。
(2)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其工业的分布特点是靠近产地,农产品中咖啡、甘蔗、柑橘等产量居世界首位,该地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是
(3)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请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下图是俄罗斯地形与矿产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洲的洲国家。
(2)俄罗斯首都位于平原。
(3)图中A、B、C、D四城市,能见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4)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请分析原因。
(5)简述俄罗斯地形、地势特点。
(6)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却沿南部山区修建,请分析原因。
①自然原因:
②人文原因:

下图是亚洲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世界最大半岛是(填字母),C是半岛,A、B、C三半岛中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是(填字母)。
(2)河流③是河,④是河,共同注入洋。
(3)说出亚洲的地势特点,并简述判断的依据。
(4)居住在A地区的传统民居屋顶是平的,夜间人们常把床铺安放在屋顶上,请说明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