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太平天国史料专辑》记载,迟至1861年,在江苏吴江地区拥有三四千亩土地的大地主柳兆熏还能收到租米1300余石。这说明( )
A.太平天国尚未控制该地区 | B.吴江地区的土地关系没有改变 |
C.大地主支持太平天国运动 | D.太平天国的政权性质已经蜕变 |
斯大林经济模式最本质的特点是
A.单一公有制 | B.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C.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 D.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 |
苏联的农业政策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的原因和背景不包括
A.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长 | B.苏联出现粮食供应困难 |
C.斯大林的主观认识 |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苏联的1936年宪法和新中国1954年宪法的相似之处是
A.颁布的背景是两国已实现工业化 | B.两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
C.两者都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D.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制度 |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下列措施挫伤了农民积极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 | B.征收粮食税 | C.农业集体化 | D.农产品自由贸易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在政治上造成的后果是
A.苏联农业长期停滞 |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C.造成大量冤假错案 | D.阻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