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l,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人同步圆轨道3.轨道l、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
| 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l上的角速度 |
| C.卫星在轨道l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
|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t=0.2s时C点开始振动,则( )
| A.t=0.3s,波向前传播了3m,质点B将到达质点C的位置 |
| B.t=0.05s,质点A的速度方向向上 |
| C.t=0到t=0.6s时间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m/s |
| D.若同时存在另一列振幅0.5m,频率2.5Hz,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波,则两列波相遇叠加的区域会出现干涉现象 |
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A.F1 B.F2 C.F3 D.F4
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距原点r3的位置.虚线分别表示分子间斥力f斥和引力f引的变化情况,实线表示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的合力f的变化情况。若把乙分子由静止释放,则乙分子( )
| A.从r3到r1做加速运动,从r1向O做减速运动 |
| B.从r3到r2做加速运动,从r2到r1做减速运动 |
| C.从r3到r1,分子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
| D.从r3到r1,分子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M,物体上有一光滑的半圆弧轨道,最低点为C,两端A、B一样高。现让小滑块m从A点静止下滑,则
A.m不能到达小车上的B点
B.m从A到C的过程中M向左运动,m从C到B的过程中M向右运动
C.m从A到B的过程中小车一直向左运动,m到达B的瞬间,M速度为零
D.M与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
| 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电势能较Q点大 |
|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Q点大 |
|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Q点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