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送别裴仪同
王褒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沙飞似军幕,蓬卷若车轮。
边衣苦霜雪,愁貌损风尘。
行路皆兄弟,千里念相亲。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和柳永的《雨霖铃》一样,用了 的手法,设想别后裴氏的苦况,表达了 之情。
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蕴含着无限涵意,请加以赏析。
读林则徐《塞外杂咏》全诗,对诗中的“笑”可作如下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其难消。
(注: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西行伊犁途中。)
A.作者把天山拟人化,寄托丰富情怀,这里的“笑”因而含蕴深厚,意味无穷。 |
B.这里所写的满头银发实指满腹怨愤。作者的满腹怨愤如天山之雪积郁不融,发出这激愤的一笑! |
C.作者在这里傲笑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屈膝投降。 |
D.这也是无可奈何的笑。 |
E. 这笑中包含着对个人苦难的超脱,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不畏艰险的顽强精神。
F.讲“我这满头银发与山上那皑皑晴雪一样难以消融”,这使得笑中不免含有悲观成分。
下面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的前四句。对之分析不当的一句是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注:①圆圆:指吴三桂爱姬陈圆圆。②鼎湖:古代传说黄帝乘龙升天的地方。后世就把“鼎湖龙去”作为皇帝去世的代名词。这里指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②敌:指李自成起义军,吴三桂以之为敌。京:指明都北京。④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A.《圆圆曲》前两句的意思是:当日李自成起义军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离开人世。吴三桂从山海关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攻取了北京。 |
B.恸,音tòng,恸哭即痛哭之意,“恸”和“痛”通假。 |
C.缟素指丧服。“六军俱缟素”即指吴三桂全军都穿上丧服 。 |
D.红颜即美女的代称。后两句的意思是吴三桂全军服丧志哀,像似为崇祯帝复仇,其实只是为了爱姬被俘才怒发冲冠的。 |
对查慎行《晓发胥口》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半浮半沉树头树,乍合乍离山外山。
借取日光磨一镜,吴娘船上看烟鬟。
A.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首二句写远眺,末二句写近观。 |
B.因为是在清晨,所以山在雾气的笼罩中忽隐忽现。“乍合乍离”是指山一忽儿连绵不断,一忽儿又孤立分离。 |
C.又因为是在水中,所以水雾中的树便似乎老是浮沉不定。“树头树”是说树高头还有树,既朦胧又富有层次。 |
D.第三句是说吴娘借着清晨的阳光在湖边磨镜。主语蒙后省略。 |
对唐寅《姑苏杂咏(四首)》之一诗意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门称阊阖与天通,台号姑苏旧帝宫。银烛金钗楼上下,燕樯蜀柁水西东。
万方珍货街充集,四牡皇华日会同。独怅要离一抔土,年年青草没城墉。
A.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首联是写苏州悠久的历史。 |
B.“银烛”形容楼馆装饰之美,“金钗”形容歌妓服饰的华丽。颔联、颈联极写苏州繁华的景况。 |
C.要离是春秋时刺客。尾联写要离的坟墓湮没在城墙下的荒草之中,这是理所当然的。 |
D.这首诗既歌咏了当时苏州繁华景况,同时也慨叹随着经济的发达,古代淳厚真挚的人情,重然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却很难见到了。 |
下面六项是对明代高启《岳王墓》一诗的分析,内中两项欠妥,它们是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二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磋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
A.《岳王墓》是凭吊岳飞的怀古诗,表达了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奸邪的愤慨,实质上也婉曲地抒发了对明代统治者杀戮忠良的不满。 |
B.“大树无枝向北风”象征着岳飞报国的精神未泯。 |
C.“班师诏”是指南宋高宗见岳飞大败金军而促他回京受赏与休整的圣旨。 |
D.“射虏书”即请战书;“二宫”即指被金掳去的徽、钦二帝。 |
E.“高庙自藏弓”中的“弓”是借喻被害的岳飞。
F.“不见诸陵白露中”是说没有看见宋代众多皇帝的陵墓出现在白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