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已经大步迈进了关键的2015年。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拦路虎”,惟有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才能推动科学发展。为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进一步提出系列改革措施:取消一切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继续推进科教文化、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努力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材料二 不折不扣推进改革要有攻坚克难的意志和智慧。从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再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将“四个全面”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改革的决心和自信,展示了鲜明的领导力和厚重的历史担当。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坚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论依据。并分析说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革举措体现的政策取向。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承载落实“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方略的历史担当。
2008年9月6日晚,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全世界五大洲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在各个赛场生动地诠释着“超越、融合、共享”的北京2008年残奥会理念。它将唤起人们给予残疾人更多的理解、尊重与关爱,使人道主义精神得到大力弘扬,残疾人的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残奥会赛场上,每一名残疾人运动员身上都迸发着一股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无畏气概,以及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实现梦想的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北京2008年残奥会理念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和贯彻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新的论断,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基本标志,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说明上述材料所显示的认识论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
背景材料: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准确把握社会矛盾变化是成功推进改革的基本前提。
辨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的。
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1)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