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格数据变化,表明我国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私有制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封建土地所有制废除
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015·湖南常德)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 B.欧盟的建立 |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D.欧盟的建立 |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了完成上述“最首要的任务”,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实施“产业复兴法” | B.稳定农产品价格 |
C.推行“以工代赈” | D.颁布“社会保障法” |
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女士们,先生们。安心睡觉去吧!”丘吉尔则尖锐地指出:“我们正在遭到了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这场争论针对的是()
A.《凡尔赛和约》签订 | B.华盛顿会议召开 |
C.《慕尼黑协定》签定 | D.杜鲁门主义提出 |
1933年罗斯福在演讲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体现了这时期的美国()
A.经济危机造成失业人数很多 |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大 |
C.必须实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措施 |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