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
|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
|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
|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
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4∶1。2011年春进一步修改为1∶1。这表明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
|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
|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
|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到:“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 B.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
|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
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
| B.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
|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
|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
小明在探究人民政协的历史,他知道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并存始于
| A.1946年 | B.1949年 | C.1954年 | D.1956年 |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
| A.转战陕北 | B.挺进大别山 | C.发起三大战役 | D.渡江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