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初沿五代之制,量使以总国计,应四方供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宋史》)文中的“……”应为( )
| A.通判 | B.中书门下 | C.三司 | D.枢密院 |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表中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
中书门下、三司使、交子 |
| ② |
枢密院、木活字、监察御史 |
| ③ |
政事堂、筒车、邸店 |
| ④ |
通政司、都察院、风力水车 |
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东汉时期谏官成为定官,谏官制度(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得到发展;唐朝时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这反映出汉唐时期()
| A.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的民主性 |
| B.开始限制君主的权力 |
| C.意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 D.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地完善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
|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
| 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
| D.所谓“天”就是天理 |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
|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
|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
|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这说的是()
|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 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
|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 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